当前位置:临武房产网 > 临武房产 > 临武信息 > 正文
临武县城古桥史:许多临武人所不知道的临武历史文化
临武房产网 www.linwufc.com 更新:2018-11-12  来源:爱临武

临武县城古桥 临武历史文化知多少

作者:李正志

“铁马秋风塞北,杏花烟雨江南。”江南给人的印象,那是濛濛烟雨,幽幽雨巷。有雨便有水,有水便有桥。而千年古韵的临武,县城不大,而纵横交错的古桥都不少。临武古桥,大多甃石为桥梁,铺板为面,上建桥亭,旁设小铺。历经岁月的沧桑,木板桥面大多毁损,桥上亭台亦多不在,而石墩为柱,依旧挺然。众多古桥,丰姿不在。历经风霜,而风韵犹存。今收录古石桥,让临武新人知古明今,特辑之一二。

通济桥

通济桥是临武县城中最古老的桥。在中河街与通济街之间,横跨武水。当初用大石板为桥梁,上盖木板。桥上有桥亭二十二间,长二十丈一尺。这座通济桥原来在上游60米处,与来薰门(俗称南门)相接。明朝天顺七年(1463年),由临武主簿李浚建造;弘治间,临武主簿沈文重修;都是取名太安桥。正德元年(1506年),武水河发大洪水,桥被冲垮;九年(1514年),知县路宽因原址水流太急,于是下移迁建到现在这个位置,改换名称为通济桥。嘉靖五年(1526年),桥亭发生火灾。六年(1527年),知县廖任重建,知桂阳州事浮梁人戴录写了《通济桥重建记》,被收入《临武县志.艺文志》。嘉靖二十六(1547年)年,县丞姚富重修,临武太学生刘明东写有《通济桥重建己》,被载入《临武县志.艺文志》。顺治丙申(1656年)秋,武水河再发大水,通济桥被冲毁,周边百姓长久不能通行。康熙辛亥(1671年)岁,知县洪鼎又和参将苏龙,率领临武的士绅、百姓等重建。到了康熙癸亥年(1683年),参将荣显祚,以砖绕砌为栏杆。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,被水冲毁;六十年(1795年),百姓再次捐款重修。嘉庆乙亥,又募捐在桥上修筑石栏杆。

太安桥

太安桥也叫南门桥。正接来薰门(俗称南门)。在今丁字街与老街之间。明朝天顺七年(1463年),由临武主簿李浚建造;弘治间,临武主簿沈文重修;都是取名太安桥。正德元年(1506年),武水河发大洪水,桥被冲垮,知县路宽将桥往下游移了60米左右,更换桥名为通济。清朝初年,临武县民因旧地正是出入的必经之地,于是又募资重建。甃石作为桥梁,桥上覆盖以木板,曾多次修葺。乾隆甲寅岁,被大洪水冲垮,百姓很久时间都感到出入困难。嘉靖癸亥年(1693年),知县黎梦皋、彭念祖,率领临武百姓发倡议募捐又建石桥。这次将桥稍微向下移动了一点。石桥桥梁三拱,桥上建了一座亭子,亭内塑观音大士像一座;旁边设有小铺店四间,赁租得来的钱用来敬奉香灯。

武清桥

武清桥又叫“鸡圩桥”。在临武城南门外,今天的县正街与杜家之间。太安桥上流,往上50米左右。嘉庆癸亥(1803年),由临武百姓募资修建而成。因桥下原为卖鸡的市场,叫“鸡圩”。因而俗称桥为“鸡圩桥”。

永济桥

永济桥也叫“平桥”。在临武县水西门外,也就是今天的西城村与柳树街之间。明嘉靖间,城西内外士民合建。顺治初(1644年),丙申大水,决崩。己亥(1659年),城西内外及花塘民杜显衡、骆耀世、石大取、龙文采,王明运、西城李国祯等倡议修建。

浪石水桥

浪石水桥俗称“三拱桥”。在今下洞雷家往东,在县东十里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知县张世芳,率领临武百姓一起募资修建。石桥桥梁三拱,桥边建亭一座。

迎仙桥

迎仙桥在县治南东二里许。石梁一拱,跨骡溪水。陈氏族人建。

福星桥

福星桥也叫牛墟头桥。在县治南半里左右,跨秀溪水,石桥桥梁二拱,桥高五间。元朝时,县中邝氏修建。洪武间重修。弘治十八年(1505年),临武县民胡福圮等募资重修。

相关文章

临武房产网|网站域名:www.linwufc.com|临武房地产新闻门户网

临武楼盘二手房信息平台,按Ctrl+D快速收藏本站,请记住网址并发给临武老乡分享哦!

临武房产网 - 关注临武房地产发展与城市建设